公司动态
最亮最绿的OLED
日期:2023-03-25

      为了更好地还原世界的色彩,显示技术的色域标准从过去的sRGB提高到NTSC,乃至BT.2020。BT.2020作为下一代显示色域标准,其实现的关键在于三原色中绿光光谱的半峰宽要足够小。在各类发光材料中,量子点通过控制发光结构的纳米尺寸来调控其发射波长。精确控制量子点的单分布粒径能实现极高的发光色纯度,但在商业化应用上还存在工艺控制困难、成本高、保存难等问题。设计合成高色纯度的有机发光分子是个有吸引力和挑战性的课题,将这类发光分子应用于OLED显示屏能有效减少微腔造成的滤光损失,提高器件效率甚至稳定性。

荧光分子通常具有较宽的光谱,一方面因为激发态下的结构变形,另一方面因为共轭传热导致的严重热振动。近些年具有多重共振效应的新型热活化延迟荧光(MR-TADF)分子受到关注。这类分子采用缺电子的硼(B)原子和富电子的氮(N)原子连接苯环构筑弱共轭网络结构,能有效抑制激发态下的分子内扭转及热传导,实现高的发光色纯度,是理想的OLED发光材料。此前报道的蓝光MR-TADF分子t-DABNA和DtBuCzB的发射光谱半峰宽已然可以小于25 nm(Adv. Opt. Mater. 2020, 8, 1902142)。在这类BN分子中引入推拉电子基团能够实现光谱红移,清华大学 OLED材料团队由此得到了系列高色纯度绿光MR-TADF分子(Angew. Chem. Int. Ed. 2019, 58, 16912;Angew. Chem. Int. Ed. 2022, 61, e202202380)。而最近浙江大学浙江虹舞科技有限公司的研究人员则通过增强这类BN分子的刚性与平面性实现了有更窄半峰宽的绿光发射。

图1. 分子结构与室温甲苯溶液中的发射光谱

浙江大学和虹舞科技的研究人员在天蓝光分子DtBuCzB的基础上引入螺碳结构连接中心苯环和外围的叔丁基苯环,增强了分子共轭并抑制了分子平面内的摆动振动,从而获得更红更窄的发射光谱。新型绿光MR-TADF分子在甲苯中的发射光谱半峰宽进一步减小到21 nm,而在环己烷中甚至达到14 nm,在器件中也表现出半峰宽窄至24 nm的绿光发射,CIE色坐标达到(0.21, 0.75),这是目前所有报道中最绿的纯有机发光材料。由于这类MR-TADF分子有极小的Stokes位移,绿光MR-TADF分子的吸收光谱与经典绿光磷光材料三(2-苯基吡啶)合铱(Ir(ppy)3)的发射光谱有很好重叠。将绿光MR-TADF分子以2 wt%浓度掺入Ir(ppy)3器件的发光层中,不但可以显著提升器件的色纯度和寿命,还可将器件的最大外量子由20%提升至30%。特别是磷光敏化MR-TADF器件在高电流密度下的效率滚降较磷光器件小得多,使得敏化器件的最大亮度达到创纪录的5.1×105 cd/m2。这是目前绿光OLED的最好性能。器件效率的提升可以归因于绿光MR-TADF分子在掺杂薄膜中的发光效率98%远高于Ir(ppy)3的发光效率67%。而对效率滚降的抑制可以归结为MR-TADF分子有比磷光材料更高的辐射速率,避免了长寿命激子间的湮灭导致的效率损失。相关结果发表在最新一期的Nature Communications

图2. 绿光器件的外量子效率-亮度关系


相关新闻: